当前位置 : 美食>正文

又到了一年吃蟹季 为你送上吃蟹小贴士

2021-10-12 10:13:24 来源:楚天都市报

一场秋雨一分凉,国庆结束,美味的螃蟹加速进入成熟期,膏黄丰满的湖北螃蟹大量上市,终于迎来最佳吃蟹期。极目新闻记者走访了解到,国庆黄金周后,螃蟹供货量增大了两三成,市场价已开始明显下跌。

业内人士称,国庆黄金周前江苏螃蟹唱主角的局面正在改变,省内天门、仙桃、洪湖等螃蟹主产区的货源,将从10月14日重阳节前后到本月底开始集中出水,市民吃蟹性价比将变得更高。

秋风吹降螃蟹价

10月11日,武汉的气温持续走低,菜市场里的螃蟹却卖得火热。在汉口黄孝河路附近的水产一条街上,商家在临街的铺面门前摆起一盆盆大螃蟹,选购和议价的市民络绎不绝。

“最便宜的一只5块钱,要得多的话还可以便宜点。”在一家铺面前,摊主跟一位买菜的女士商量着。

“那就拿10只公的吧,最低多少钱?”一番讨价还价后,这位女士以45元价格拿下了10只2两到2两半的公蟹。

极目新闻记者发现,这条街上,最便宜的螃蟹几乎都是每只5元,稍微大一些的公蟹也只要7元一只。一位摊主介绍,国庆假期结束后,螃蟹价格就开始慢慢回落,平均每只便宜了两到三元。

在汉口武胜路的螃蟹一条街上,记者了解到,9月下旬到国庆节前,2两半的公蟹价格都在每只10元到12元,到了10月2日开始明显下跌,每只卖到8元到10元,而10月8日以后则只要五六元一只。

探访中,多位商家称,十一黄金周前的螃蟹走货量很大,10月3号以后,销量有所回落。而随着这两天气温下降,走货量又开始上升。

膏黄饱满味更足

尽管螃蟹的身价开始明显下跌,但进入市场的不同规格的螃蟹品种却在增多,这也让爱吃螃蟹的市民有了更多选择。

在汉口黄孝河路市场,记者发现公蟹的规格种类从最小的2两到最大的5两都可以买到,价格也从每只5元跨越到每只30元;母蟹则从每只2.5两到4两不等,价格最便宜的10元一只,最贵的要45元一只。

“现在的螃蟹个头比国庆节前的要大多了,基本上已经成熟,膏黄都很饱满。”在市场里卖了十几年螃蟹的水产商李老四介绍,十天之前的螃蟹只能说“可以尝个鲜”,现在的螃蟹则不仅价格便宜了,肉质也更鲜嫩。

同时,国庆节前的螃蟹里,个头最大的公蟹多是每只4两上下,母蟹多是每只2两到3两。李老四说,国庆后,天气变冷,可以选择螃蟹的规格有十几种,尤其是最顶级4至5两的大螃蟹也有货可卖。

日入市量增两成

记者从多位本地螃蟹养殖户处了解到,随着气温降低、秋风乍起,新一季的螃蟹已经完成最后一次蜕壳,省内各地的螃蟹正在陆续入市,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。

在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,水产专区里进进出出的货车,几乎全都装的是螃蟹。

“每天早上的起水量大了很多,出货也在加快。”既在武汉江夏区养殖螃蟹、又在白沙洲大市场经营档口销售螃蟹的彭老板介绍,武汉是华中地区生鲜水产的枢纽,现在的螃蟹不仅在武汉卖,还通过网上订单,销到全国,“节后的价格虽然降了一点,但走货量更大了,也算是到了我们的经营黄金期。”

记者来到蔡甸区消泗乡的尊沁水产养殖基地,看到已经起水的大批螃蟹正在进行第一次分拣。负责人方师傅介绍,9月底起水量每天平均只有8000斤,目前起水量每天至少1万斤,而这一数量还会随着天气转冷而进一步增加。

月底吃蟹最划算

在十一黄金周以前,我省各地的螃蟹主产区就都秉持着“把蟹养熟再大批上市”的理念,与提前成熟的江苏螃蟹错峰竞争。

螃蟹产业专家曾炳生介绍,10月14日,重阳节即将到来,按照我省各螃蟹产区不同的养殖规律,天门、仙桃、洪湖等产区的螃蟹将在重阳节前后至10月底完成集中出水,这几个地区加上汉川、武汉等地的螃蟹,将构成本地螃蟹市场的供应主力。这也意味着,本月底时吃螃蟹的性价比最高,吃起来更划算。

尽管即将进入吃螃蟹的黄金期,但营养专家提醒,螃蟹含胆固醇较高,市民们爱吃的蟹黄里的胆固醇和脂肪含量更高,脾胃虚寒、尿酸高的市民不宜多吃,正常食用一天也不要超过两只,防止疾病发生。

吃螃蟹小贴士

● 如何选?

秋季的鲜活螃蟹夹力大,完全成熟的螃蟹,蟹腿硬度很高,爬行快速有力;同时,螃蟹的背壳呈青绿色且有光泽,腹部洁白且饱满,还能连续不间断吐泡。

● 怎么存?

螃蟹买回家以后,如不准备当天吃,活的螃蟹可以绑好以后放到冰箱的冷鲜室里(4℃),而不用零度保鲜,再将略微打湿的毛巾盖在螃蟹背上,一般可存活4—5天。

如果有条件,还可以选择严实的竹筐保存。先铺一层泥沙,再放置一层吸水的毛巾或者海绵,最后将竹筐存放至阴凉处,一般也可使螃蟹存活4-5天。

● 如何吃?

螃蟹吃起来“费嘴”,可以先将所有蟹腿拆解下来,与蟹身分开来吃。吃蟹身时,先从底部将蟹壳揭开,去掉两边灰色的腮,然后从中间将蟹身掰成两半,这时候已经没有太硬的部分,可以尽情吃蟹肉和膏黄。

吃蟹腿时,可先将大腿根部咬破,再用小腿尖戳进大腿,将腿肉完整“刺”出,吃起来更爽口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