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长22.7公里
沿途31个路口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可实现一路绿灯
这是安徽芜湖交警最新打造的
“最多等一次”绿波样板路
随着芜湖市主城区城市功能集中,路网密度和道路面积率偏低,次干道、支路循环不足,部分节点路口路段的周期性、突发性拥堵现象较为突出,各种交通运行排堵保畅的提升任重而道远。
为进一步优化芜湖城区道路通行环境,提高主次干道通行效率,以实际行动深入推进群众安全感、满意度“双提升”工作,芜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组织“智慧交通”专家团队,集全市交通设施资源之力,通过精细化设定交通信号配时、建设“干道绿波”等措施,以精细赢时间,以时间换空间,充分发挥SCTAS信号控制系统在调控、均衡城市交通负荷方面的作用,最大限度提升城市路网通行效率。
日前,两条总长22.7公里的超长双向“绿波走廊”正式在芜湖亮相上线,成为“最多等一次”绿波建设的“芜湖样板”。至此,芜湖城区上线运行的“绿波干道”数量已达到8条。
什么是“绿波走廊”?
“绿波走廊”又称“绿波带”,是指通过合理设计道路上各个路口信号灯启动时间差,让按照设定车速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通过路口“刚好”遇到绿灯,实现少停车或不停车的效果,从而提升通行效率。
6个路段、31个路口
覆盖了“绿波”信号
长江路、神山路作为芜湖主城区“五纵六横”交通路网体系中的两条重要干道,沿线建设了长江风景带、大型商业广场及多个单位、住宅小区,是日常群众出行的交通“主动脉”,工作日日均车流量分别高达3.2万辆和2.4万辆,车流密度较高。
为了提升城市主干道通行效率和出行体验,芜湖交警在未增加财政投入的前提下,利用现有道路资源,深挖信号配时潜力,历时38天成功打造两条超长双向“绿波走廊”,采用双向绿波控制策略,绿波速度45—55km/h,绿波信号覆盖6个路段、31个灯控路口。
22.7公里城市干道
通行效率提升
神山路,东起徽州路西至赭山路,再由赭山路延伸至两站广场,全长6.5公里,途经11个路口。
长江路,南起文津路北至长春路,全长16.2公里,途经20个路口,是芜湖市目前上线运行的距离最长、灯控路口最多的双向“绿波通道”。
根据城区交通潮汐变化规律,芜湖交警融合自身的卡口、微波、线圈等前端感知设备数据和“互联网+交通”大数据,运用智能算法自动生成设计方案,采取双向“绿波带”控制策略,在不改变原有放行方式的前提下优化路口配时和相位参数,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减少双向停车次数和行程时间,改善通行效率,实现“高峰通行效率大提升、平峰‘最多等一次’”的优化目标。
目前,绿波路段共设置3套绿波配时方案,囊括了早7时至晚19时期间的早高峰、上午平峰、午间、下午平峰、晚高峰等多种潮汐时段,不同时段搭配不同信号灯配时方案。
来看看
优化前后的对比
长江路绿波效果评估:平均用时缩短至21—25分钟,行程时间降低48.20%左右,平均停车次数缩减为0—1次/辆,停驶率减少85.70%左右,通行速率提升39.70%左右,成为缓解弋江路交通压力、快速通勤中心城区的又一条南北走廊。
神山路绿波效果评估:平均用时缩短至8—9分钟,行程时间降低60.10%左右,平均停车次数缩减为0—1次/辆,停驶率减少92.50%左右,通行速率提升51.50%左右,为分担赤铸山路交通流量、群众快捷往返政务新区提供了又一个便利通道。
通过实地测试和交通大数据比对,自长江路和神山路实施双向绿波控制后,大大提高了城区干道通行能力,减少了车辆的停车率和交通延误,平均车速提升45.60%、区域拥堵指数下降12.36%、停车次数降低89.10%,也有利于避免车辆怠速运行,减少尾气排放,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,群众安全感、满意度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。
需要注意的是,绿波路段并非“一绿到底”。为保障路段双向车辆通行,部分路口、时段可能会运用分段控制策略,科学调控车辆行驶速度和密度。
将探索建设
城市交通干线“绿波网”
城市交通文明进步,高覆盖率和精细化“绿波带”建设是城市治乱疏堵的重要手段。继长江路、神山路的“绿波带”优化提升项目建设完成后,芜湖交警又启动凤鸣湖路“绿化带”建设,力争在短时期内再打造出一条城市快速通道。
下一步,芜湖公安交警将根据道路基础、交通流变化、信号控制等要素条件,不断开展信号调优和绿波设置与协调,探索建设辐射全市路网体系的城市交通干线“绿波网”,最大限度发挥“绿波”的科学效能,促使芜湖市道路通行效率不断提升。
绿波通行
应注意哪些事项
芜湖交警提醒市民群众,绿波带通行也会受到干扰,遇有机动车变道、紧急避险、行人穿行等外界因素影响,就会打破当前“绿波”通行状态。
务必要关注信号灯变化,按照绿波速度行驶,不要过分在意速度而忽略安全,如果因速度不当脱离绿波带,在距离路口较远时发现绿灯即将结束,切勿加速通过,可停车等待下一个周期重新进入“绿波带”区间。